一点先生的二点问题很好,谢了!本人一直认为,善意的讨论对大家都有益。
先讨论''结''的问题;
原文: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本句式与全段一样,都是先肯定,后用''无......而不.......''再肯定前半句。从而,引发人们思考。
约,束也。绳约,用绳索来束绑,(有绳结之义)。无绳约,无绳索束绑(绳结)。后半句释为''无绳索捆绑,也难解开''。应是正确的。'
如果把''善结''释为善于''绳结'',或善于结交,或好的情结,那么,后面何必再''无绳约''',何必要解开。不合语言逻辑。而且绳结解与不解,在本文中无意义。
可见,这''结''是不良的''心结''。[康熙字典]中有二句古文说''心结'':''我心蕴结兮'',''心如结兮''。可作理解的参考。说的是情绪郁结。俗话所说的''想不开''。
郁结太多,无法渲泄之人,会走极端,严重的会自杀。而大部分则用''结仇斗狠''的表现来渲泄,这比自杀的相对好点。
不良心结是难解的,或需心理医生帮助。
老子的经文是能给人以自修,自修道德,学会认识事物,学会做人,从而,可能化解、化小自身的一些灾难。这不是迷信话!
老子的话很难理解,我不敢说自己理解很正确,只求尽量接近老子的原意。
因本人上网能力差,''计数''的问题,留待明、后天才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