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河豚鱼,大家立马想到“有毒”
这也是其在市场上被严格管理的原因
但是,有商家会铤而走险
私自进行售卖

近日,铁涌一家饭店
被查出售卖河豚鱼

根据惠东县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工作部署,11月12日下午,铁涌市场监管所联合铁涌政府食安办开展食品安全问题整治行动。在对辖区的餐饮单位检查中,发现一饭店冰箱内有宰杀好的冰鲜河豚鱼正在出售。
因河豚鱼体内含有毒素,是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食品,为防止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执法人员立即对该批河豚鱼进行查封扣押,并将该批次河豚鱼进行填埋,作无公害化处理,同时责令该饭店立即停止该违法行为,作立案处理。

网图示意
结合在联合行动中发现的问题,下来我所将进一步加大餐饮环节非法经营河豚鱼及其制品的查处力度,一旦查实将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还提醒广大市民,切勿心存侥幸食用河豚鱼,同时也要防止捡食、误食河豚鱼,以防中毒事件发生。
河豚鱼到底有多毒?带你了解一下
河豚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一只河豚体内所含的毒素,估计足以杀死30个成年人。

网图示意
河豚毒最先会刺激胃肠道,然后进入血液后迅速发生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抑制作用,使人呕吐、神经麻痹、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
河豚身体不同部位毒素含量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卵巢>肝脏>血液>眼睛>鳃>皮肤>精巢>肌肉,其中河豚的卵巢和肝脏含毒量的多少,会随着季节变化改变。每年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

安全提醒:“三不原则”远离河豚
1、不消费:普通的加工、烹调方法难以破坏河豚毒素,民众不要随意食用河豚鱼。消费者一旦发现违法经营河豚鱼的行为,应及时向当地食品药监部门举报。
2、不捡拾: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海滩附近不要捡拾废弃的鱼,不要到路边或市场上买不认识的鱼类。碰到头胸部大腹尾部小,背上有鲜艳的斑纹或色彩,体表无鳞,光滑或有细刺的鱼,需仔细鉴别是否河豚鱼(河豚鱼一旦遭受威胁,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
3、不加工:有的人认为只要去掉河豚鱼有毒的头、内脏、皮,或者经过盐腌晒干、高温蒸煮后就会无毒,这些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河豚毒素作为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化学性质稳定,需220℃以上方可分解,一般烹调手段包括盐腌或日晒等都难以破坏。即便将河豚在130℃高温下炖11个小时,也只能分解三成左右毒素,况且一般家庭烹饪远达不到这个时间和温度。所以,市民不要自行加工食用河豚鱼。
大家千万记住啦
别以身试险!